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

” 一、二、放!”

早晨 7 时 15 分,在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草坪上,观测员叶兴荣手一松,一个硕大的白色气球瞬间升向天空,越飞越远 …… 这可不是简单的放气球,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叶兴荣正在执行高空气象探测业务。探空气球放飞的同时,气球搭载的探空仪也实时传回气象数据,不停在电脑上刷新。

每天放气球,

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很有意思?

其实不然。

一年 365 天,每天 3 次,

不管是刮风下雨,

还是打雷闪电,

都要保证气球准时准点成功上天。

图片[1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探空气球什么样?

一瓶氢气充一个超大球

9 月 2 日 6 时 30 分,迎着清晨的阳光,42 岁的叶兴荣从宿舍起床,开始准备探空气球的放飞任务。距离他上一次入睡,刚过去不到 5 个小时。

” 夜里 1 点 15 分那次气球放飞后,我就做了一些准备工作,所以今天早上相对轻松一点。” 叶兴荣穿上蓝色的防静电服、防静电鞋,戴上帽子,套上手套,全副武装。在办公室和搭档吴宜对接后,他领着记者穿过草坪,踏着晨露,前往氢气室。

图片[2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6 时 40 分,来到 ” 爆炸危险区域 “。一大一小两个房子紧挨着,大铁门紧闭。叶兴荣挨个开门,大房子里很空旷,仅中央放着一个大球皮。小房子则是充气室,里面满是氢气罐。叶兴荣从实瓶区挪动一瓶氢气罐到罐球区。他拧开阀门,一边充气一边对着墙上的小孔查看另一个房间气球充气的情况。

图片[3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图片[4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叶兴荣给气球充气

” 这个过程一般要持续 15 分钟,1 罐氢气大概充一个气球。” 他告诉记者,根据不同天气,充气多少也不一样。” 比如遇到雷暴大雨天,就要多充一点。因为高空下沉气流会阻碍气球的上升。”

等到充气完毕,一个硕大的白色橡胶气球就悬浮在了我们眼前。

图片[5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气球充满氢气后要及时关闭设备

校准仪器、选地点

放气球不止是 ” 手一松 ”

什么是探空气球?很多人对此不了解。实际上单看外形,这就是一个超大号的白色橡胶气球。除了大,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。

图片[6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叶兴荣在装载探空仪设备

叶兴荣告诉记者,探空气球的关键在气球上绑着的探空仪。这个仪器可以实时传回从地面到高空的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关键数据。” 探空气球放飞两人一组。我今天是副班,负责充气球、升气球、放气球,吴宜是主班,就负责校准探空仪,同时跟踪气球上天后的数据。”

7 时左右,将充好的气球绑在门口的升球点上。气球下系着放飞使用的绳子,大概 30 米。气球升空后,探空仪就系在绳子末尾。”30 米的距离是要保证探空仪不受气球的干扰,能获取准确的气象资料。” 他说。

图片[7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进行放飞前的准备

7 时 10 分,一切准备就绪。叶兴荣拽着已升空 30 米的探空气球,前往放球点。放气球不是简单 ” 手一松 “,位置也很有讲究。” 站内一共有 2 个放球点,以雷达为中心,根据当天的风向选择在下风向放球,以免放球后气球迅速过(雷达)顶而丢球。”

放气球简单吗?现代快报记者现场感受了一下。在风力的加持下,气球浮力非常大,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拽住。

7 时 15 分,通过对讲机与吴宜沟通后,叶兴荣手一松放飞气球。雷达也同时转动起来,对着探空仪的方向接收数据。

图片[8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准时放飞气球

回到办公室,探空数据在电脑上不断刷新。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,气球升空 6 分钟后,已经到达 2306 米的高度,温度也从地面的 27.4 ℃降至 15.7 ℃。等气球顺利升上 5500 米的高空,且数据没有问题,这次气球放飞才算成功。

图片[9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地面雷达追踪气球上的探空仪,实时传回气象数据

每天放三次

最怕遇到大风、雷暴等恶劣天气

1 时 15 分、7 时 15 分、19 时 15 分 …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一年 365 天,气候站每天都要准时放飞三只探空气球。” 时间有要求,比如早晨不能早于 7 时 15 分,不能晚于 8 时 30 分,否则就是探空事故。” 放了 7 年气球,叶兴荣表示,雷暴、大风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他们最害怕遇到的天气情况。

图片[10]-探空气球充的是什么气(探空气球的原理及飞行高度)-蚂蚁笔记

△叶兴荣在电脑前监控雷达传回的气象数据

” 今年梅雨期间,有一天早上遇到暴雨,气球升空后突然没了信号,有可能是被雷击中了。我们赶紧重放了第二只气球,才顺利完成任务。” 他表示,放气球必须在空旷的地带,而遭遇强对流天气时,整个人都像在雷暴中心,非常吓人。” 在雷暴天拽着探空气球,就像是活体避雷针,还是挺危险的。所以一定要穿好橡胶套鞋和防静电工作服,确保自身的安全。”

从事高空观测 12 年的吴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,她也曾遇到过 ” 雷电四溅 ” 的情况。” 当时是凌晨,外面电闪雷鸣,我就看到脚下的草地在冒火花,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。”

大风天对他们来说,更是对臂力的考验。只要风力超过 5 级,气球就会拽着人跑。气球升空后也会被风吹平,容易着地爆破,对观测员的放球技术要求非常高。” 即使戴着手套,我们也都被绳子刮过。绳子一刮就是一道痕。” 叶兴荣说。

” 其实这些都是正常工作,全国各地所有的高空气象站都会在同一时段放飞探空气球,我们也不能掉链子。” 他表示,所有气球同时升空探测 ” 天情 “,收集每个等压面的温度、湿度、风向等天气情况,最终汇总成一张张天气图,用来分析预报未来的天气情况。

THE END
点赞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