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太平军作战中,有过一次主动向咸丰皇帝请缨进入四川阻击石达开的经过,不过,他中途放弃了。
达不到目的,就要果断放弃,这才是曾国藩的聪明之处。事实上,曾国藩想进入四川,除了欲消灭石达开部外,还有一个真实目的,那就是为了当官,为了运作四川总督这个位置。
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后,翼王石达开带领二十万大军,进入浙江。浙江是朝廷的重要赋税来源之地,咸丰皇帝大惊失色,慌忙命令在家守孝的曾国藩回到江西的军营,带领湘军进入浙江。
但是,此时的石达开,匆忙从金陵出发,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进攻目标,他在浙江一路攻城略地后,并未停留下来,而是进入福建,然后又进入江西、湖南。
在不断进攻的同时,石达开终于有了目标,那就是像三国时期的刘备一样,进入四川,站稳脚跟后,再图中原。
石达开欲进入四川的同时,曾国藩也想进入四川,因为此时的四川总督王庆云已经调到两广任总督,四川总督的职位空缺下来。
曾国藩自组建湘军以来,由于手中没有实权,无法有效筹措到粮饷,处处被动,如果自己能任一个地方的督抚,那么,就能动用一省的力量和太平军鏖战了。
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这也可以看出,曾国藩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。那么,心思缜密的人有何特点呢?从曾国藩的实践来看,这样的人做事时,有一个明显爱好,那就是常常自己不出面,善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。
曾国藩为了不让咸丰皇帝看出自己的心思,他希望湖北巡抚胡林翼能帮忙。
胡林翼是曾国藩的朋友,而且,胡林翼手下的兵马,大部分也都是曾国藩的湘军,为了避嫌,就找到了湖广总督官文。
官文是满人官员,深得咸丰皇帝信任。如果他能出面推荐曾国藩,那么,四川总督的位置就非曾国藩莫属了。
官文由于和胡林翼的关系不错,果真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密折,推荐曾国藩任四川总督。
曾国藩作为湘军统帅,完全可以主动请战,让咸丰皇帝派他到四川。可他为何不呢?这才是曾国藩真正的聪明之处。
因为曾国藩前面屡次违抗咸丰皇帝的命令,如果自己主动直接向咸丰皇帝提出要求,咸丰皇帝未必能答应。另外,如果官文的保荐,未能获得咸丰皇帝的认可,曾国藩还有辩解的机会。
凡事都要给自己留余地,避免让自己陷入困境。这是一个有智慧的人,应该考虑的问题。
果然,咸丰皇帝只是同意曾国藩入川办理军务,并未给他总督职务。
千里迢迢入川,却不达到自己的目的,曾国藩自然不想入川了。
但是,对于咸丰皇帝的命令,他又不得不听,怎么办呢?曾国藩上奏认为,目前兵力不足,如果自己入川,必带着一部分兵马,那么,江西将会陷入空虚的局面,不仅危急到江西,还将危急到湖北,所以,暂时无法抽身进入四川。咸丰皇帝只好答应。
启示:当你想向领导主动请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,一定不要自己主动出面,而是让他人推荐。如果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,你就去干,如果达不到目的,就要善于推脱,反正是别人推荐的,和自己无关。
遇事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,关键时刻才有回旋余地,否则,你将陷入被动的局面。这不仅是曾国藩的权谋术,也是他的为官技巧。